苏离书评第30期《命运》

「杰作」只要我们还活着,命运就得继续,命运最终是赢不了我们的。它会让你难受、绝望,它会调皮捣蛋,甚至冷酷无情,但你不停,它就得继续,它就奈何不了你。所以你难受的时候,只要看着,你就看着,它还能折腾出什么东西,久了,你就知道,它终究像个孩子,或者,就是个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命运终究会由我们自己生下。我们终究是,自己命运的母亲。

认知论书籍

  • 看完之后对世间万物有更强同理心,同时知晓这世界有人和我一样煎熬或快乐

  • 验证个人认知 或者 推翻既定认知,开阔视野

书本信息

- 作者:
- 翻译作者:
- 英文原版标题:
- 日语原版出版时间:
- 翻译版出版时间:
- 书籍关键词:(对照flomo关键词列表)#例子1 #例子2
- 读者身份:

书籍框架及各章摘要:

总结:

第一章 总起

第二章 引导

第三章 书面引导

第四章 直接引导:

第五章 引导全过程梳理

总结

这是我继《外婆的道歉信》以后再一次因为一本书而呜呜大哭。

初看这本书是因为别无选择,在狠狠研究《圈子圈套》长达20多个小时以后(微信读书可看到书评),一段时间都提不起劲迈入下一本严肃主义书籍,所以我在神作榜小说区闲逛,就看到了《命运》,米白色的背景烘托黑色两字“命运”,简洁鲜明,仅一眼就让我产生探索之心。越看越入迷,越看越动情,不亏是神作榜靠前小说!

这本书很特别,尤其体现在她的讲述方式上,用一种轻盈的方式承载了沉重的命运故事。

不同于我看过的很多家族故事《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冰与火之歌》《江南三部曲》…一上来就用大量人名地名啪啪冲击读者大脑。读者还没看到动人心魄的故事,就先被拗口的人名地名打的晕头转向。

《命运》以阿太的视角开始,先讲述阿太的长辈们:阿太的外公,阿太的妈妈,阿太的婆婆,再讲述阿太的晚辈们:阿太的儿子女儿,再到阿太的外孙。

用一个阿太串起一个家族,也串联一个时代。故事很简单,甚至有点过于简单,没有英雄豪客,没有跌宕起伏,就是“生了,活了,生别人了,养活了,老了,然后自己死了”,但就这样能容易说出来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极不容易的一辈子。

这本书很包容,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内陆出生,在内陆长大的青年来说,泉州-神明-大海,甚至死亡葬礼都是极陌生的意象。

但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没有晦涩之感,甚至有种莫名的熟悉。

看着阿母迈着小脚带两个小姑娘探访每一个神明庙,看着神婆躺在院中藤椅上嗑瓜子闲聊天,看着讨大海的男人们在异乡异国打拼赚钱又最终回馈故里,每一个情景都让我这个内陆人向往又熟悉,就好像随着阿太的讲述,我真的在沿海活过漫长季节,认识了一个个依海为生的朋友,见到了一个个有个性且善良的神明。

我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为什么我会在看书的时候哭出声,而且是嗷嗷大哭的那种。思来想去,也只能是因为这本书中隐含的人性光芒。

大部分的人面对苦难,是哭嚎。大部分的人面对利益,是沉沦。大部分的人面对死亡,是畏惧。《命运》中很多人这样结束了人生,抛弃子女跳海离世的阿母,债台高筑逃避责任的杨北来,抛妻弃子的王进喜,他们是人世间80%的普遍选择。也正因如此,阿太靠卸货坚韧养育3个孩子,小妹穿着旗袍挑粪赚钱补贴家用,杨万流对无法生育的妻子不离不弃,杨西来教孩子学习闽南语来和阿太沟通,以上种种都让人无比动容。

一个人如果是好死的,那到他最后要走的时候,他可以有一次选择——可以入土为安赶紧轮回,也可以向天开枪,再不回来。那样,天上就会多一个洞。

阿太说:你看,天上一颗颗的星,就是一个个不愿再回人间的灵魂向天开的枪。

正是种种人性光辉,让这苦难世间还有几分让人留念,也让人间再少一个窟窿。

高光时刻

读电子书时高亮笔记导出整理~~

XX个重要节点,每一节点都会写清楚我认为重要的原因:

  • 「思维模型/实战方法/基本问题/拓展信息/作者总结寄语」
  • 「实战方法」阅读7Wh:

Hi,我是苏离,我将自己的每次书籍阅读划分为3大类:方法论书籍 & 认知论书籍 & 娱乐休闲书籍。

阅读方法论书籍是为了应对现实问题(职场晋升&为人处世&演讲口才…)。会根据书中知识,产出对应方法论,并真实运用到生活中,不断迭代形成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认识论书籍是为了拓展认知,开阔心境(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会根据书中知识,进一步拓展认知&再次验证既有认知。

百家讲坛曾仕强教授在讲解《易经》之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一步步朝艰难走去”。问题出现一次尚能应付,但若是一直出现,甚至并行出现。在无人依靠,越发艰难的境地之下,又要如何处理?内在支撑的力量又要从何得到?这是认识论书籍要解决的问题,短时间看来,这些书籍可能无大用处,不能立马解决现实问题。但长远来看,洽洽是这些认识论支撑一个人在世界独立行走。

该书是认知论书籍,介绍了xx

Change Log

  • 20230604 23:05-00:18

注释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