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生活小回顾

7月我遇到了“倦怠”

向玺你好呀,已经收到你的回信,见字如面

现在是20220727晚10:30,我在武昌火车站给你回信,在如今生活节奏这么快的时候,能收到朋友的长信,是让人很有幸福感的事情。你讲说慢慢的要到立秋,我才察觉到时间竟过得这么快,转眼又是1月。

听说你换了一个科室,祝愿你能在新的科室开开心心的工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你说最近可能看到的一些负面消息会比较多,看到你引用的那段文字,是因为以目前遇到的一些人,可能不是同你有着相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吗?是苦恼于人际交往,还是苦恼于社会现实呢?

我自觉对政治还有点兴趣,在平时也会对国家局势和国际局势有关注,如果想多了解了解国际关系和政治,我推荐一部《是,首相》,外界对这部情景喜剧的是slogen是“半部《是,首相》治天下”,我已经看了不下10遍,B站上名为“1900影视剧”UP主对其有完整的讲解,可以先去看看,是一部挺有意思的电视剧。

看到你有说《三国演义》的事情,突然让我想到近期一个小小的感悟,“小说和工具书是明显不同的存在,我能够轻易理解一本工具书,但可能永远看不懂一本小说”

近期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写小说的作家可能会比写那些畅销书工具书的作家更需要有深刻的内涵,小说家总是在人物嬉笑怒骂之间讲述人生哲理,对于读者来说,没有生活感悟,可能就略略一笑就翻篇了。就像我最近在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那里面讲了一个叛逆的,然后满嘴脏话的年轻孩子离家出走找寻人生的意义。我一边读一边就在想,如果这本书是在我高中或者是大学的时候读,我可能都读不进去,仅仅通过表象觉得这个人不文明,就不会再深入体会了。

但是现在话我读这本书,反而不在乎那些脏话,而去更深入的观察这本书里面主人公以及跟主人公有关的一些人,他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我是什么样子的,我能从这个小说人物身上学到什么

嗯,所以说优秀小说可能得到我更有一些生活阅历的时候再去读,会有更多的感触,也会感觉很深刻。

这样的想法也导致了我目前的奔溃,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太快,生活中问题总是比答案多的原因,我目前看的很多书都是工具类型的,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帮我解决生活问题。

像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自己的状态不太好,然后去读了名为《倦怠社会》的书,是一本很短很短的书,读完以后感觉书中写的一些观点还挺有亮点的,作者对现在的社会下了另类的定义,他称现在的社会为“功绩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被称为“功绩主体”,这样社会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积极性的奴役”,通过不断宣传“追求自己,追寻自由,为自己奋斗”的思想观念,让人们自己奴役自己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平时休息的时候,我也会想要去读书,去进步,生怕自己落后于他人;即使公司不要求加班,我们也有可能自己逼迫自己,还美其名曰“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这样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在自己的内心创造出了一个严厉的自我,让这个严厉的自我逼迫我们不断前行

实际上,如果控制得当的话,这个严厉的自我能帮助我们越来越优秀,但是现在社会能够意识到这个功绩主体存在,并且进行自我控制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才出现了大批的抑郁患者、躁郁症患者,甚至严重的会导致自杀,轻一点的症状,就称之为“倦怠”,我7月份一整个月就是这种状态,完全提不起来劲,即使是休息也感觉压力很大,但是就不知道原因是什么。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豁然开朗,实际就是我的功绩主体对本我的要求太高,而我又远远达不到要求,由此产生的巨大落差让我丧失了自己。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如果有的话,也可以一起讨论讨论,我现在也算是找到解决“倦怠”的办法了。

其次,最近遇到的一本好工具书《优势谈判》,因为在工作当中总会出现谈判场景,自己需要不断的去跟上下级进行沟通,因为不懂谈判技巧,往往会落于下风,所以也是希望能通过看这样的工具书帮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有一点需要说,这本书很是干货,就是那种特别特别干的,其实不用非常认真的看完,只要知道每一章节可以起到什么作用,要用的时候直接翻看就可以。

最后,我在读《富爸爸和穷爸爸》,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时候就读过,那个时候觉得完全颠覆了我的世界观,并且通过读那本书,自己在财务财商这个上面是有一定进步的,但是没有想到在4年后的现在竟然又回到了没有读那本书的状态,我还是一贫如洗,甚至还有稍许负债,想来觉得极为惭愧,现在重新读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以前打算的好的事情完全没有做到,甚至还在不断做书中说的错误决策,所以说书籍还是得常读常新的,不能读一遍就再也不看了。

通过上面的讲述,你也大概能感受到我的焦虑,我几乎没有读小说类的书籍了,一是因为读不进去,二是因为自己的功利性,目前活下去就很不容易,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实在是没有更多时间耗费在读小说,然后再细细体悟上,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但这样的想法也在不断反噬我,像前一段时间的倦怠和近期的焦虑都是因为这些原因,但我好像停不下来了。

最后的最后,和你分享为最近看的一个让我很有感悟的视频,视频的主题是“情感生活”,我将这段话分享给你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要去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即,抽象的人是存在于理念和剧本之中的,而具体的人是有缺陷的,我们要在与具体的人交往的感情生活的细节里面,学会去应对冷漠、疏离乃至分歧,学会去处理亲密关系。

感情生活也是要终身学习的,要变得坚实和完整,而不要像一片拼图一样去寻找与被寻找。

在还没有学会爱别人的时候,在仍旧孤独的时候,去学会自我消化,去学会整理生活,去形成自己的支点和生活规律。

总结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只有在不需要被爱的时候,才是真正做好了爱与被爱的准备。

Change Log

  • 20220727 23:04 0.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