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6-dy
说说现状,3件大事,3大感慨
第一件事,我下岗了。
8月5号(12天前),字节瓜瓜龙项目组正式通知,主管及以下全员辞退。大事上我总有一些运气,本来就准备在8月份主动离职,没想到最后还可以拿着赔偿离开。
刚离职那段时间,一打开手机,微信上铺天盖地全在问我,”什么情况?还好吧?有没有赔偿?后面怎么安排?“
每天忙到没时间发朋友圈的前同事们,也开始一天几条朋友圈,提到最多次的核心主题,”终于活的有点人样了“
一片欢腾喜气,从线上微信传递到面对面见面。
但是这篇欢腾背后也有着很多担忧和哀愁,一段时间内无固定收入,前途未定。
我将积极面对,慢慢来,踏实走。
第二件事,我退租了。
退租期间和房东起了冲突,聊天截图在下面,就不具体讲整个故事了,还挺魔幻的。要不是我头铁,要不就是房东还算良心,最后事情都圆满处理。
我提前结束押一付三的租房生活,还额外赚了1000多的房租。
结束了大城市的租房生活,我就准备回老家小县城,和我爸妈待一段时间。
第三件事,我买房了。
确切说,不算我买房,是父母付首付买房,我只借个户口。
前一段时间,工作难熬,每周唯一的一天休息都在看房,焦头烂额,人也焦虑到了极点。最近工作问题一解决,立马着手买房,两周不到,也定下来了。
后面就要开始30年还房贷的生活了,最近这段离职休整期可能是我此后5年,相较轻松的日子。
那我就不客气啦,好好享受,好好生活,找回原来的状态。
第一大感慨,读书是绝对正确的事情。
一年工作中最遗憾的事情,没持续读书。
没读书和读书的区别真挺大的,2018-2019年读了将近180本书,而已经渡过的2020年和过半的2021年都没有踏实读过一本书。
我察觉到的情况就是,越来越不会说话,词汇匮乏,表扬人只会用”棒!牛!厉害“,闲暇时刻,脑袋空空,什么都没有。以前写2000字以下的文章对于我来说是最困难的,我总是竭力简化自己的文章和词汇。现在500字的文章我都得绞尽脑汁想3天,表达欲和文笔力量在不断减弱,羞愧羞愧。
2020年和2021年,是我多年读书生活中接触文字最少的2年。
趁现在的休息期,我重新拾起以往的习惯。多看书,至少让我的逻辑和文字不要那么混乱。
第二大感慨,人活一世,当下最重要。
最近看了纪录片《人生7年》,和我已婚姐姐、未婚姐姐、有工作的前同事、没有工作的前同事聊天,各有各的烦恼吧,但都在努力生活。
短短十几年,关注内心的愉悦很重要,而内心愉悦是自己给的。
我从我可可姐(很有生活智慧的亲人)那受到很多激励。我可可姐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如果落在我身上,可能都活不下去了,但是我姐一直很乐观面对问题,很坚强的解决问题。
性格偏悲观的我每次看到她很积极阳光,刚开始觉得和她不是一个世界,后来开始有点惊讶(毕竟一个人在持续负环境的情况下很难保持乐观),到最后我也承认被打动了。
果然,人心的自在不取决于周围环境。我最后没控制住一路沉到谷底,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温水煮青蛙“。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心态越来越崩,又没有任何空隙可以让人喘息,最后能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逃避——裸辞。
万幸的是,这一次是下岗不是裸辞。
推荐一本书,很无聊,甚至有点虚无缥缈,但写尽人活一世最重要的主题,时不时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看看。
叫《活在当下》。
第三大感慨,工具和人是相互博弈的关系。
最近在家收拾东西时,找到一只老式的诺基亚手机,拿起来的一瞬间,记忆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想起我初中,高中,大学用过的手机。
感觉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但人却越来越不自由。
初中之前,用的是我妈的诺基亚,是那种真的能砸核桃的手机,使用最频繁的功能就是定早上6点起床的闹钟。
高中3年,用的是我妈不用的触屏小手机,使用最频繁的功能仍然是定早上6点起床的闹钟,然后就是深夜打电话骚扰我妈,告诉她我好累,熬不过去高考。
大学毕业那年暑假在手机店打工,才拿到第一台正经手机,可以打电话,可以上网,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小说。然后整个大学的走向就变的很奇怪。
很少再定早起的闹钟去学习,从以前一周3次电话变成一个月1次电话,走到哪都在看手机,排队5分钟都得掏出手机看一眼。
朋友聚餐经常相对无言,都默默的刷手机,聊微信,但是讽刺的是,明明可以聊天的对象就在跟前。
朋友圈里生活灿烂,人美景美,背地有可能连自己房间都打扫不干净。
只要听到微信消息,人就恐慌,担心有急事找自己。
似乎在智能手机出现了那一刻,人的生活就被切割成无数个碎片,再也很难沉下心读书,沟通,踏实工作。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个观点很有趣,”越在狭窄的房子里面,看电视刷手机的时间越长。在狭窄地铁和电梯里面,看抖音和短视频的人会越多。“。
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没有办法负担高额房贷,常年在10㎡不到的租房中生活。
线下空间越来越狭窄,这个空缺只能由线上的空间来填补。
想象一下这样一幅场景,早上8点起床,工作到晚上8点回家,衣服随地一丢。打开手机,你在10㎡的房间刷抖音到2点,再开始第二天的重复工作。
一整天24小时,除了路上的一些时间可以看到外面世界以外,人的全部注意力几乎都在网上,媒体同质化现象严重,人们不去看书,经常陷入社交网络不自知,失去了思考能力。
《黑镜》里面有一集就是这样的暗示。
所以未来很多年,人类都会和工具处于一个博弈状态。再也不是单方面的人类创造工具,人类使用工具。
我们会不断付出人力物力【优化】工具,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反抗】工具。
Change Log
- 20220407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