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离书评第29期《圈子圈套》
「杰作」人就是这样,先动手给自己划一个小圆圈,美其名曰人生规划,然后自己跳进去,在圈子里忙。
洪钧曾自以为他这些年就是在做两件事:一边给别人设圈套,一边防着别人给他设圈套。所谓成功与失败,无非是别人有没有掉进他设的圈套,以及他有没有掉进别人设的圈套。现在他一直在做第三件事:不停的给自己设着圈套,然后自己跳进去。人这一辈子,都是为自己所累。
属认知论书籍
看完之后对世间万物有更强同理心,同时知晓这世界有人和我一样煎熬或快乐
验证个人认知 或者 推翻既定认知,开阔视野
书本信息
- 作者:王强
- 原版出版时间:2006-第1本 2006-第2本 2007-第3本
- 书籍关键词:#信息 #输入 #思想册 #B-读书录 #沟通 #方法论
- 读者身份:对职场故事感兴趣读者
书籍框架及各章摘要:
- 第1本:洪钧中套-变换战场-普发中标-再登顶峰
- 第2本:重立阵营-培养小薛-对战澳亚格-上级背刺-前途灰暗
- 第3本:硬扛一年-约见三号-再登顶峰-全力跟进第一资源-公司合并-另投明主
总结
这本书被称为很多人称为职场圣经,豆瓣评分8.0,也被摆在微信读书神作榜的前列。
在这样的赞誉加持下,这样一条留言反而吸引了我,“中国早就不是原来的中国了,职场也早就不是原来的职场了,一本距今20多年的职场老书能有什么用?”
对呀,在没有翻看这本书之前,我心中也有着同样的疑问。说的神乎其神的,归根到底也就是一本职场小说,真的能对在职场挣扎的我有什么指导作用吗?
然后,然后,然后,我被这本书狠狠的教训了。
事实教训!我的脑袋是愚蠢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现在距读完这本书已过去近1月,阅读此书的过程仍历历在目,意犹未尽。
若让我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过电”。浑身像过电般的刺激,鸡皮疙瘩压不住的起。看到激动处,我甚至在空荡的房间中大叫出声,抚掌大笑,赞叹小说主人公的绝妙表现。
若问我为什么会这么心甘情愿的被打脸?统观全局,我将其归咎于两点,小说主人公的差异化和其贴近现实的程度。
常规职场小说主人公一般是个鬼机灵的职场小白,因为种种机遇和自己的天赋技能(善良到有点圣母 or 耿直到旁观者恨不得打他一顿 or 爹妈就是公司老总)开启职场打怪之旅,打败那些脸上就差写着势利眼的职场老油条,牵手完全没带脑袋只看重乙方善良本质的甲方,最后荣登高层宝座,顺带收获一段男帅女美的绝美爱情。
而这本书另辟蹊径,用了一个极其特殊的视角:高管视角来开场。
小说主人公洪钧(暂且称之,凭心而论小说中好几个人都可称的上主人公)在一开场离总经理之位就只有一步,他能言善辩,城府极深,对上搞得定英国秃头无情老板,对下压得住只知外战不知内战的憨憨下属,一开场就用一段教科书般的向上管理暴击读者。
这简直就是0级新手误入高端局,第一次窥见武林奥秘,就是看西门吹雪和叶孤城互殴。而且不仅是让我看到了这场顶级战局,还像是配了黄健翔在旁边大喊解析高手的出招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说,又为什么要那么说。生怕我看不懂一样,一长段一长段的白话文解释。
他搞不懂为什么有人那么怕和老板在一起,那么怕向老板汇报。在洪钧看来,向老板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引导老板提出问题,好把自己想说的话变成老板想听的话,再通过老板的耳朵放到老板心里的过程。
皮特很开心,他惬意地用手指弹着前排座椅的靠背,眼睛转过来盯着洪钧说:“所以,最重要的是人。Jim,我有你,ICE有你,而维西尔和科曼都没有,我很幸运。”
洪钧矜持地笑笑,没有立刻说什么,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如何应对十分关键。有不少人能扛得住老板的批评甚至斥责,却扛不住老板的表扬和赞许,结果白白葬送了大好形势。就好像老板在你面前立了一根杆子,有的人想都不想就往上爬,结果滑下来摔得很难看;也有人痴痴地看着杆子不知所措,最后竟转身逃开,结果杆子就倒下来正好砸到他脑袋。洪钧自然是要顺着杆子往上爬的,但他会让老板一只手扶着杆子,一只手扶着他,帮他往上爬。
洪钧看着皮特的眼睛,把他早已准备好的话,一字一顿地说了出来:“你和我,咱们是梦之队。”
就像是把高手练武心诀直接塞到我的脑中,从0级跃升99级的开挂,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胆子也变大了。大佬既然可以,那我这种小白亦可以,就这样的开挂秘籍,谁能不心动,谁能不赞叹。
但若是故事继续按高管视野向前推进,那也不值得我全身的鸡皮疙瘩。更出乎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样一个30多岁,高学历,前程似锦的年轻高管竟然在短短的2章之内被打回原形。作者近乎无情的把主人公推向崖底,上一秒还风光无比的洪钧竟在短短的一场谈话后从大中华区总经理跌落成没有工作,没有老婆,甚至没有N+1赔偿金的单身下岗职工。
后面的剧情我是抱着一颗复仇之心看的,想着洪钧一定会像《基督山伯爵》的爱德蒙·唐泰斯一样,找出陷害自己的凶手,手起刀落,再次登顶高峰。但越看越觉得,原来《基督山》都是理想,《圈子圈套》才是现实呀。
洪钧并没有像我设想的,执着于找出陷害自己的凶手,他很坦然,甚至有点太平静了。就用了一段话,他并没有将怨恨放置在别人身上,反而是复盘了自己的过错,然后像个普通人一样颓废度日,再继续站起来,迈入自己设置的圈子中。
这段情节没有跌宕起伏,没有刀光剑影,就是满地的外卖盒子和泡面桶。却是那样的贴近现实,残酷得让人喜欢。
原来高管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失业迷茫时也是白天睡的昏天暗地,晚上焦虑的无法自拔。
原来高管也就是我们普通人,宅家时泡面盒子丢满屋,日常活动就是联系楼下超市送外卖。
原来高管可能比普通人还普通,颓废时不敢出门,不想联系人,只想一个人待着颓废思索人生。
但情节还在继续,洪钧在离职前给别人设的圈套终于有人上钩了。他再次披上战袍,迈入无法逃避的现实圈子。后面的他重新组建团队,重新向上管理,对抗自己的对手,找到爱情。似乎又落入了职场小说的俗套之中,但细细看来,这3年的拼搏,3年的屈辱,3年的故事,这三句话就可以总结完
- 洪钧悠闲地拿起手机,他根本想不到,这个电话,让他的人生正像他坐着的车子一样,进入了一段漆黑的隧道。
- 洪钧曾自以为他这些年就是在做两件事:一边给别人设圈套,一边防着别人给他设圈套。所谓成功与失败,无非是别人有没有掉进他设的圈套,以及他有没有掉进别人设的圈套。现在他一直在做第三件事:不停的给自己设着圈套,然后自己跳进去。人这一辈子,都是为自己所累。
- 背后传来老头的声音:“您二位一看就知道都是人精儿,可就是活得忒累,何苦来呢?
真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洪钧的故事绕了一个圈,回到了故事的开头。而他的人生呢?是否也在绕一个圈,一个从生到死,从无到有又到无的圈子?这是留给他的问题,也是留给我们所有人的问题。
上面是这本书的骨架,是灵魂,但也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聊聊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下面是支撑起这本书的皮肉,是干货。
先端正职场认知:不要抱不胜之心,不要抱有幸免之意,不要抱有孤愤之感。
所谓不胜之心,是即使成为了主管,还不愿意跳出搬砖思维,始终坚持原有样子,不去适应岗位和环境要求。更愿意亲力亲为、累死累活,这是放任身体疲惫,但不触及思想和心灵革新的一种应对方式。
所谓幸免之意,就是总觉得不争不抢老实做事即可,从心底讨厌职场勾心斗角。殊不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应改为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战场、宫斗场皆是江湖。**一旦踏入,便不由自己,无人能幸免,**即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不也是如此。
所谓孤愤之感,就是总觉得自己最委屈,职场最黑暗,所有的不公都是针对自己,每天不仅因为一点小事影响自己的心态,还总把周围同事当负面能量垃圾桶。长此以往,朋友远离,职场失利,也永远不会正视自己的问题,永远幼稚没有担当。
再实战必备技能:职场高手 = 高沟通能力+高专业能力。大部分的人在专业能力上都不会太差,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集中体现在高沟通能力上。
处世二十载,身边总有一些能言善辩的高人。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妙语连珠,在职场/战场等紧张环境中也能凭借一张巧嘴力挽狂澜,翻云覆雨。
起初看到这样的高人,总觉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笨嘴拙舌是因为生了个笨脑袋和笨嘴。但同时心中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既然别人可以,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呢?于是下定决心,多收集一些高人的讲话语录,分析对话背后的逻辑,全背下来。笨人笨办法,这样的练习中总能有一二层功力提升。
但随着时间推进,才发现前路漫漫,成功在极其遥远的远方。
10字的回复,背后可以写出1000字的逻辑分析:她说的什么,她为何这么说,为什么这样说很惊艳,下一次我要怎么说。越分析越惊心,高沟通能力 = 70%潜意识输入+20%主动练习积累+5%随机应变,我日常看到的那些惊艳的沟通对话背后,有着人生经验、同理心作为支撑,只有真正体验过人生苦难之人才能。
我从3本书精选49条神级沟通场景,提炼出职场生存4大方法论:面试跳槽,职场礼仪,沟通技巧,为人处世,下面仅举部分例子
有了认知,有了方法论,再努努力似乎就可以称霸武林了。
但在最后的最后,留给我自己一句话,这句话也是万古英雄都要记住的一句话。
人生来端哪个碗,吃哪碗饭是天注定的,希望终有一天,我能将职业能力和天赋兴趣结合,找到自己的最终战场,努力又开心的工作。
硬技能包括:行业调研、组织专家会议、数学建模、Python、画PPT等
软技能包括:压榨团队能力、应付老板能力、背锅能力、吹牛能力等
在往后就成为Principal或合伙人,主要以拉业务为主,依靠自己的人脉、行业见解以及临场应对的能力
高光时刻
读电子书时高亮笔记导出整理~~
XX个重要节点,每一节点都会写清楚我认为重要的原因:
- 「思维模型/实战方法/基本问题/拓展信息/作者总结寄语」
- 「实战方法」阅读7Wh:
Hi,我是苏离,我将自己的每次书籍阅读划分为3大类:方法论书籍 & 认知论书籍 & 娱乐休闲书籍。
阅读认识论书籍是为了拓展认知,开阔心境(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会根据书中知识,进一步拓展认知&再次验证既有认知。
百家讲坛曾仕强教授在讲解《易经》之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一步步朝艰难走去”。问题出现一次尚能应付,但若是一直出现,甚至并行出现。在无人依靠,越发艰难的境地之下,又要如何处理?内在支撑的力量又要从何得到?这是认识论书籍要解决的问题,短时间看来,这些书籍可能无大用处,不能立马解决现实问题。但长远来看,洽洽是这些认识论支撑一个人在世界独立行走。
该书是认知论书籍,介绍了软件行业总经理洪钧的职场生活
Change Log
- 20230601 01:13
- 20230524 22:10-00:01